平台共建 科产共进 | 上善院五大创新平台揭牌成立
2024年5月9日下午,上海大学(浙江)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简称上善院)分别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兵器装备研究所瞬态冲击全国重点实验室、河南中原特钢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等五家合作伙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打造五大创新平台,瞄准新质生产力,聚焦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发与应用,把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特种装备用材料研发中心、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原特钢研发中心、可降解生物铁工作室、特种车辆及新材料工作室以及先进紧固件材料工作室作为此次揭牌的五大创新平台,将迅速汇聚起创新资源,延伸创新链条,逐渐构建开放多元、协同联动的产业创新生态。
嘉善县委常委、副县长陶红亚出席揭牌仪式并致辞。她表示,嘉善与上海大学在科技、教育、资源导入等方面一直紧密合作,学校的大力支持促进了各项合作的有序推进与佳绩频出。上善院自成立以来,平台能级不断提升,科研成果不断突破,院企合作不断跃升,是双方合作中的典型。希望上善院继续“深根落地”,各入驻创新平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集聚更多高端人才,产生更多标志性成果,形成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倍数效应”。
上善院院长董瀚发表致辞,向各位领导和合作伙伴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上善院与五家合作伙伴建立研发中心和工作室,不仅是长期友好合作的一种延续,更是在共同发展和创新的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接下来,五大创新平台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资源,以开放、共享、合作的理念,共同攻克技术难关,探索前沿科技,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我国基础件和装备制造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贡献更大力量。
瞬态冲击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八研究所建设,是我国轻武器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实验室,是组织开展高水平轻武器瞬态冲击技术自主创新研究、培养和凝聚高水平轻武器人才、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型实验研究基地。实验室承担了从轻武器型号开发、预先技术研究、演示验证研究、技术基础研究,到行业内试验、检测、展示、演示等范围内的绝大多数军品科研任务,配有齐备的轻武器专业体系,拥有一批国家级专家和行业领军专家,具有雄厚的科研技术实力。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兵器装备研究所瞬态冲击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贺亮讲述了与董瀚院长团队十余年的合作历程,并希望能与上海大学和上善院根据本专业技术领域国家重大需求,从科学前沿与技术创新研究、学术交流以及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开展深入的合作。
河南中原特钢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前身为国家重点军工项目五三一工程一分部,是一家利用废钢熔炼高品质特殊钢的资源节约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材料熔炼—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的完整工艺链和先进工艺技术装备,以及限动芯棒、石油钻具、风机轴、铸管模、锻钢冷轧辊、液压油缸等多条专业化生产线,技术研发实力雄厚。主要从事以高品质特殊钢为基础的工业专用装备和高品质特殊钢坯料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船舶、冶金、机械、军工等重大装备制造业,远销欧美等25个国家和地区。
河南中原特钢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将此次入驻上善院作为走出中原、进军长三角的重要战略部署。“依托地域优势,强化双方的紧密合作与协同创新,推动高端人才引育,开展前瞻性和开创性的研究,重塑企业研发体系。”董事长马强如是说。
上海交通大学相变与结构研究所由先进钢材料研究所和尖端物质结构研究中心两个研究团队组成,金学军教授担任所长。先进钢材料研究所主要以相变理论及其应用课题组为主,面向科学前沿、面向国家和企业需要,着力自主创新,先后在形状记忆材料、纳米材料的相变机制和先进超高强度钢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尖端物质结构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是上海交通大学985三期工程重点支持建设的校级平台之一,主要研究方向包含材料的超细结构电子显微分析,材料结构/性能的计算机模拟,纳米材料的结构、功能与应用研究以及金属玻璃的微结构、性能分析等。
上海交通大学相变与结构研究所肖飞教授介绍了铁作为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金属,将其作为生物材料也有非常独到的优势。在善设立“可降解生物铁实验室”,有助于双方抢抓产业链机遇,面向长三角地区就“生物医疗工程领域用先进钢铁材料”开展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经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199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获批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获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王泽山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同年,学校成为工信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高校。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秉持“进德修业,志道鼎新”的校训,弘扬“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校风,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围绕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向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张明带着装备技术团队而来,目标以特种车辆及新材料工作室为纽带,聚焦特种车辆防护和轻量化需求,推动新材料的工程化与产业化,“将双方科研力量进行融合,以上善院开发的新型材料为基础,开发高强度、高韧性、轻质化的防护车辆结构,将新制材料的特性与车辆的结构设计工艺方法有机结合,形成系统成熟的设计与工艺方法,还要围绕车辆装备复杂的应用场景,建立完善的性能测试与评价体系,构建一体化产业联盟,以技术升级带动特种车辆新材料技术的创新发展和产业链的建设。”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是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承担着上汽自主品牌汽车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乘用车公司依托上汽集团20多年合资合作所积累的技术、制造、采购、营销和管理优势,以国际化的视野,创造性地集成全球优势资源,以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满足消费者高品位需求,以优秀的国际合作团队,打造中国人自己拥有的国际汽车领导品牌。
“新型非调质钢开发等4个研发项目已立项,相关工程师会陆续到岗。”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主任工程师李大维介绍,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轻量化是至关重要的技术革新,这其中包括紧固件的轻量化,目前国内主流车厂的汽车紧固件材料仍以进口为主。要想打破进口依赖,必须加快国产化替代步伐。此次上汽集团与上善院合作,一方面基于上善院在新材料开发领域的科研优势,另一方面也是看中嘉善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紧固件产业集群基础。
“未来,工作室将深耕紧固件轻量化,培育提升嘉善本土乃至长三角紧固件企业的技术能力和水平,同步加快人才培养、标准起草、专利制定等工作,助力我国汽车产业链升级。”李大维介绍,接下来,不仅仅是乘用车分公司,上汽集团旗下的通用、大众、红岩以及40多家零部件企业,所有负责紧固件相关的工程师都会根据实际项目需求,陆续入驻工作室开展联合研发。
希望以此次签约揭牌为起点,各方充分发挥技术、人才、项目等优势,乘势而上,共同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促进创新水平加速跃升。上善院将继续一路向“新”而行,锻造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形成科技、人才、项目进驻的连锁反应和集聚效应。
文:彭琨、刘佳琦、陶丽芳
图:朱孙迪、戴宇恒